此诗反映了春荒时节,劳动人民为饥荒所迫铤而走险的情况,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
五、陆游与南宋前期诗坛
“靖康之变”,北宋被金所灭,徽、钦二帝被掳,赵构仓促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帝位,史称南宋。南宋建立后,为避金人铁蹄避难东南,许多北方人也随之南下。国破家灭的惨境,激发起了时人的爱国热情,高宗、秦桧之流的妥协投降政策,更激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不同阶层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宣泄心中的愤懑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一时间爱国主义思潮激荡着每一个有良知的大宋臣民。文学家的爱国激情更高,他们拿起笔杆,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尤其进入孝宗后,以陆游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挥毫写下了许多爱国诗歌,把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了更高一层。
爱国思潮对江西诗派的诗人们冲击更大,迫使他们一改黄庭坚开创的诗风,最具代表的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9年),字去非,洛阳人。北宋末年曾任太学博士等职,南渡后任吏部侍郎、中书舍人、知制诰、参知政事等职。在南渡之前,陈与义的诗主要反映个人生活情趣,反映社会生活面的较窄。但他的诗不像黄庭坚、陈师道那样生硬,比较明净易读,如《襄邑道中》:“飞花西岸造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靖康之难发生后,开封被金占领,他历经艰辛,五年的漂流生活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使他对杜甫的诗有了深切的体会,加之他沿途看到的各种惨境,使他的诗风为之一变,诗风渐趋雄阔慷慨,伤时忧国的情绪越发激烈。